“已去青春成记念,早生华发志难移,无情岁月催人老,近接古稀也是诗。” 韩景辉追忆自己“逆境、顺境、曲折、圆梦”的多彩人生,颇有感触。1966年5月,他寒窗十二载,雄心勃勃迎高考。但却遭文化大革命压杀,大学梦被破灭。他只好顺历史潮流,上山下乡,当了两年初中民办教师,入了党,被保送到地区师范高中师资培训班培训。70年代初,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地区行署教育局当科员。1978年,我国恢复高考。当时,他自己认为能在地区一级工作,属于很不错的职业,便放弃参加高考,跟隨市委路线教育工作团到农材基层锻炼了三年。
在工作中,他自认表现不错,但因缺少大专文凭这张沙纸,结果迟迟得不到提拔。后来他只好在职一边工作,一边参加自学考试,拿下专科文凭,接着又拼搏了本科学历。80年代初他被任命为副科长,为了让年青人上来,1998年他自己隐退升任主任科员。2002年,他刚好54岁,正处在人生阅历丰富,精力充沛、经验成熟的时候,却又遇上科级干部54岁、处级干部55岁离岗退养的人事制度的试点改革,结果他含泪离开原工作岗位。古诗人柳宗元就说过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封建的士大夫尚且有这种情怀,当今的共产党人更应该有。他就是这样怀着轻个人进退,重社稷民生的情怀去探索人生。离岗后,如何过好后半生,除保健养身之外,其次就要加强学习,丰富知识,与时俱进。随着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,知识以其无与伦比的社会价值,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广泛尊重。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获取新知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,已成为人们立足社会的最基本理念。在人人需要学习、终身需要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,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场终身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深刻变革。现代远程教育以其跨越时空界限、融汇优秀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应运而生,以其更加便捷、更富成效的方式实现着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知识对接,被公认为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趋势。
在当今互联网时代,不懂网络,就是科盲,必将游离于社会主流群体之外。 由此可见,从某种意义上讲,选择了远程教育,就等于选择了学习的现代化。鉴此,他冒出重进学堂的念头。2012年春,他报读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电子商务专业。学而知不足,老来食夜粥(广东俚语,业务进修)。经过两年半努力,他终于完成了本专业学习课程,以每科优良的成绩向学院毕业典礼献礼,再次圆梦年轻时大学的宿愿。
他回顾网络学习的历程总结了三点深刻的体会:
一、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,不能为混文凭而捞场,有了动力才有毅力。对于成年人参加远程学习,自己要管好自己,在获取真知的道路上,再现代化的途径也代替不了人自身的努力。尤其是当现代个性化的学习取代传统“填鸭式”满堂灌的时候,个人的意志品质,例如勤奋、自制力和恒心等等,就显得更为重要。管住自己,才能把住机会;不轻言放弃,才能终有所获!
二、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,充分把握和利用好业余时间。必要时晚上还要加班加点,主要用来上网听课、学习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: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。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,也能毁灭一个人。
三、要理论联系实际,力求学与致用。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方式的改变,我们身居何处已不再重要,因为我们处于一个零距离接触的网络时代;我们的身份已不再重要,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全天候个性化的大学校园;我们的年龄也已不再重要,因为我们处于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!无论何时何地,远程教育都能让学习伴随在我们的左右。但要想在两年半时间内掌握对自己人生有指导价值的知识,就必须联系实际,有针对性地学习,这样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。
“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这是龚自珍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。“落红”这脱离花技的花,并不是没有感情的花,即使凋落也要化作春泥,变成肥沃的士壤。老韩就像那落红,不为独香,而为护花。退休后,他离开三尺讲台,带着“教书可以退休,育人永不退休”的信念,步入关工委这个新集体。他被聘为地市级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。他利用学到的电子知识,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积极调查研究,总结经验,培育典型,收集信息,编辑网页,群发E-mail,上传下达,工作成绩显著,他所在关工委被评为省先进关工组织。
(珠海远程教育中心)